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视点
【人民网】吴涛:学习十九大关于增强群众工作本领的新要求
以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创新做好城市社区治理工作

发布日期:2017-10-26 字体:[ ]

十九大报告鲜明的指出,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并特别指出要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学习十九大报告关于增强群众工作本领的新要求,在城市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创新中应当以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创新做好城市社区治理工作。

一、统筹资源、集聚基层。城市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党联系群众的根本纽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目前,社区已成为各种社会群体集聚区、利益关系交织点、社会组织落脚点和社会资源承载体,街镇则是发现社会问题、解决群众需求的第一阵地和防线。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仅仅依靠基层政府单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开展社会管理和服务,已无法有效应对当前社会主体多元、思想多元、利益多元可能引发的矛盾问题。只有充分挖掘社区驻区单位、社会组织、企业法人等各方资源,积极调动公众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与条线部门协同实现条块资源有效对接和落实,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元素去解决诉求、服务民生,才能进一步满足不同群体需求,增强社区生机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因此,应进一步理清条块分工关系,加大条块联动力度,突破部门利益而产生的瓶颈制约,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推动职能部门重心下沉、事权下放、资源下移,加快街镇统筹社区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提供公共服务的推进步伐,为基层有效解决社会问题、消除矛盾隐患提供资源保障和有力支撑。一是立足党建联建。在行业上,做深物业党建联建、社会组织党建联建;在区域上,做实社区和园区之间的联建、社区与校区之间的联建、社区与部队之间的联建;在组织上,做强在职党员联谊会、驻区单位党建联席会。通过盘活各类平台和资源,消除党建联建空白点,在楼宇党建、群团党建、社会组织党建、离退休干部党建等区域化大党建格局中带动民主。二是立足居民自治。发挥党在引领、指导居民自治组织中的主体作用。重点推进居委会的规范化建设,加强居民自我服务和管理水平,培育居民自治热情。落实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等“三会”制度,继续办好社区“居民自治论坛”,为相互交流、增进了解搭建平台,营造居民自治的民主氛围,激发更大的社会活力。三是立足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指导作用,逐步建立更为科学的社会组织准入制度,建立精细化社会组织资质与信用认证制度。健全社会组织评估机制,完善公示、听证等程序,形成一套公平、公正、公开的监督系统,确保社会组织的运作公开透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探索政社合作与发展的路径和方法,集聚一批具有公益使命意识的社会领军人才。四是以社区公共事务督导团为抓手,将“三务公开”与项目化管理督查评估工作、社区行风政风测评、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加强社会第三方对党和政府的工作监督,重点加强对实事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系统等工作的监督。通过“三务公开”,切实发挥党员群众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营造民主的讨论氛围和监督环境,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二、转变职能、释放空间。按照十九大报告的新要求,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条线资源与社区管理的有效对接,实现区域内各类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因此,应理顺和界定政府、社会、市场三者之间的职能边界,加快转变工作理念和办事方法,逐渐将管理和服务职能向市场和社会组织转移,加快建立合法规范、公开透明的群众参与公共事务平台,通过“赋权”实现善治、增强活力,真正实现政府职能由“划船”向“掌舵”转变,逐步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模式。通过构建“行政协调+公众参与”平台推进解决,力求从点突破、以点带面,准确抓住共治关键和规律,使共治模式顺利延伸到社区每一个角落。立足组团服务汇聚民意。对社区居民继续深入开展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开展普遍走访。突出亮牌承诺,优化社区干部联系居民区走访制度,发挥党政班子和机关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向全社区公开身份、工作理念、服务内容和工作平台,促进社区居民“有事找组团、办事找组团”,在民意汇聚上进一步做到畅通、及时、准确。一是建设民情档案工作平台,开发“户情、片情、社情”数据库,建立以民意需求为来源、回应处置为重点、需求分析为补充、反馈评价为支撑的问题处置流程,完善“社区服务全覆盖、响应处置零时间、社区管理大联动”这一高效的政府回应社情民意工作机制,为居民提供更加有效服务,为党和政府提供更为科学、扎实的决策依据。二是不断深化“社区热线”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拓展热线电话功能、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加强“社区热线”政务微博管理,对社情民意开展信息收集、舆情监督和实时联络。开展智慧社区建设,完善问题处置、需求分析和项目生成等平台的功能开发,用信息化的手段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促进社区干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充分收集、了解、处置社情民意。要在汇聚民意基础上,推选思想好、作风正、有能力、能办事、有志服务社区的人进入居委会班子。抓好社工队伍建设,重视培养社工的群众情感和社区情感,造就一支社会化、专业化、职业化社工队伍。抓好志愿者队伍建设,集聚一批身心健康、热心服务的志愿者,形成一批工作室、服务站、咨询室等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为汇聚民意贡献力量。

三、关注民生、服务群众。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只有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才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科学发展。因此,应以优化资源、完善服务为导向,将社会管理重心落在就业、医疗、养老等公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利益。同时,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找准不同社会群体利益的共赢点和均衡点,使各项制度决策最大程度地符合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进一步增强公众对于社区大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为社会长治久安、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一是立足和谐稳定推进民生。以创建平安社区为目标,着力抓好“特色平安楼组”、“示范平安家庭”创建工作,推进社区综合平安保险工作,在居民区全面铺开。充分发挥行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预防和化解工作,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提升人民调解专业水平,做好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室建设,保障社区和谐稳定。二是立足市容环境推进民生。针对老小区基础设施薄弱、历史遗留问题多的现状,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在充分征询居民意愿的基础上,有序推进综合整新实事工程。充分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同时进一步探索城市综合管理联勤机制,加强街面秩序管理,完善住宅小区综合管理机制,整体提升社区市容环境水平。三是立足社区服务推进民生。不断提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一口受理”和“一头管理”。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拓展为老服务项目。加强民生基金的规范管理,深入做好贫困家庭大病医疗救助工作,重点关注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提高群众就业率。四是立足文化繁荣推进民生。以确保公益、提升层次、普及大众为主线,探索建立社区文化发展模式。引进、挖掘、宣传更多的社区文化名人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在打造大众文化上,依托文化中心阵地建设,继续发展群众文化团队,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项目,使社区成为群众的文化家园。

(作者单位: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