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的建设 > 党建动态
【榜样】精准助学 走心助学 让爱“不抽象”——记"感动喀什"十大人物刘哲昕

发布日期:2017-06-02 字体:[ ]

链接:http://mp.weixin.qq.com/s/F0y9wd0XjncC4CBn4wCjdA

2017-06-01 疏勒零距离

 精准助学 走心助学 让爱“不抽象”

——记"感动喀什"十大人物刘哲昕

颁奖词:

三尺讲台,爱心化雨,润泽大地;捐资助学,情暖南疆,爱满天地;薪火相传,爱撒丝路,团队接力。你为了边疆贫困孩子,助学、捐资、办学不计其数,你坚韧不拔、义无反顾从上海到喀什,八千里路,留下的是你抹不掉的足迹与传奇,那涓滴成海的爱的激流,就是你鲜明的印记。


视频来源:地区电视台

 

他,在汶川发生“7.10”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时,身负80斤救灾物资,徒步5个多小时进入孤岛草坡乡;他,谢绝某金融企业60万年薪的邀约,选择成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一名专职教师;他利用寒暑假来到祖国的西部边陲喀什开办双语夜校,秉持“精准到人、精准到心、精准到用”的“精准助学”理念,带领爱心团队长期结对麦盖提、伽师和英吉沙县164名各族贫困儿童,为这些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每年提供2000元以上助学金,一直到他们考上大学;他说:“我既不是有钱人,也不是做慈善,这些孩子都是我的家人,对他们,我只有爱。”


他就是“走心助学”的刘哲昕,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法律与人文综合教研部主任、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至今,他长期结对资助了63名西部贫困少年儿童,累计费用达到100万元,几乎把自己全部的积蓄都献给了这些孩子。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刘哲昕爱心团队,长期结对800多名贫困孩子,其中绝大多数为藏、羌、维吾尔、蒙古、哈萨克等少数民族孩子,仅在南疆就资助了245名孩子,其中喀什地区164名。从一个人到一群人,这个“零收入,纯业余”的爱心团队在精准助学的同时,还在喀什、汶川等地设立了奖学金和奖教金,并在南疆开办了30多所爱心双语夜校,在校学生超过2000人。


 走心助学插上爱心之翅

2016年暑假一开始,刘哲昕就忙起来了。

 “娜娜,你已经放暑假了吗?叔叔马上就要去南疆了,到时我们就能见面了……对了,你现在还出去帮家里卖桃子吗?”“叔叔,你到的时候我去接你,然后可以住在我们家。”一通电话,连接了远在南疆喀什的回族女孩娜娜和一直资助她读书的“刘叔叔”,两人闲闲地聊着近况,仿佛是彼此在远方的家人。

每年暑假的第一天,就是刘哲昕新疆之行的第一天。这次,22天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要为喀什的数千名干部讲课,要到麦盖提、伽师、英吉沙走村入户看望结对的孩子,还要以名誉校长的身份参加麦盖提县16所爱心双语夜校的“首届中华文化艺术节”。紧接着新疆之行的,还有云南之行和四川之行,他还有十几场的巡讲,还要带5个生长在大山里的彝族孩子出去瞧瞧外面的世界,兑现去年“火把节”跟孩子们许下的承诺:“考上大学,叔叔就带你们去旅游。”

每年不远万里看望孩子,已经成为刘哲昕的生活方式。“资助的本质不是钱,而是爱。”这是刘哲昕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背后则是他的“精准助学”的理念。刘哲昕说:“资助人与孩子有没有见过面,有着本质的区别。没见过面,孩子会觉得资助人很抽象,‘是不是因为我没钱而同情我。如果爱我,为什么不来看我?’没有爱的资助,是不平等的。”


2012年11月16日,毕节市七星关区街头,5名男孩因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这些孩子年龄均在10岁左右。刘哲昕在网上看到了这条消息时,难过不已。那天,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痛哭了一场。随后,他打开希望工程的官方网站,给自己长长的资助名单上又添加了10个云南的孩子。不久后,这10个孩子都收到了新的书包、文具和一封信:“只要你认真学习,叔叔会一直资助你到大学毕业。”这一句郑重的承诺,其实在刘哲昕给每个孩子写的第一封信中都有。现在,他的63个孩子中已经有18人参加了高考,全部考上大学。谈到助学的初衷时,刘哲昕表示这与小时候的经历有关。从小生长在福建乡村的一个贫苦家庭,刘哲昕的少年时代过得并不轻松,求学时期甚至经常饿肚子。尽管如此,他却从未丧失对未来的信心。也是因为这些经历,刘哲昕格外关注这些因贫寒而遭遇不幸的孩子:“看到他们,就好像看到了自己,那个在磨难中成长起来的农家少年。所以当自己有了能力,这样的孩子我遇到一个就要帮一个,直到能力的尽头。

正是因为如此“走心”的助学理念,刘哲昕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像家人一样。每次离别时,孩子们都哭着不愿和他分开。有一个叫优美的小女孩,在给刘哲昕的新年祝福短信中写道:“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长长的故事,优美的故事中因为出现叔叔所以变得更加完美!叔叔,谢谢您出现在优美的故事中!”刘哲昕有个9岁的女儿,从今年开始,他打算带着女儿一起去看那些孩子们,“让我所爱的变成她所爱的,让我所奉献的变成她所奉献的。”

精准助学绽放爱心之花

“有时候,你无意间撒下一颗种子,某一天阳光、空气正好,它就生长出来了。”如今,刘哲昕身边有了越来越多的同行者。在他的精神感召下,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凝聚在他身边。2014年“学雷锋月”,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机关党委的大力倡导下,刘哲昕爱心团队正式成立。经过三年时间,爱心团队成长为一个有着800多名成员的大家庭,精准助学了800多名孩子,凝聚了近2000名的夜校学生,年资助总额200万元。然而令人十分惊奇的是,这么大规模的爱心团队居然没有一名专职人员,不收一分钱的管理费,“零收入、纯业余”,却管理得井井有条,彼此友爱团结,完全实现了“精准到人、精准到心、精准到用”的“精准助学”理念,爱心团队的凝聚力和独特魅力可见一斑。

对于未来,刘哲昕希望能够继续完善精准助学模式,让更多的人关注贫困地区孩子,让孩子的人格能够更加健全、阳光地成长。近几年,刘哲昕的关注点延伸到了情况较为特殊的南疆地区。为激励南疆的教师安心从教,爱心团队在伽师县一小、英吉沙县色提力乡中心小学等学校设立了奖学金和奖教金,探索出“助学—奖学—奖教”三位一体的模式。2015年4月,刘哲昕爱心团队在麦盖提县的托万昂格特勒克村成立了第一家爱心双语夜校,帮助维吾尔族孩子学习并提高普通话水平,每天晚上义务为维族孩子教“双语”、教做人,每年举办“中华文化艺术节”和汉语讲故事比赛,孩子的汉语成绩每年平均提高10分以上。经过不懈努力,麦盖提县政府在全县农村推广双语夜校模式,阿克苏的乌什县与和田地区的洛浦县也开办了双语夜校。南疆双语夜校的总数达到了30多所,学生总数达到2000余人。刘哲昕担任了每一所夜校的名誉校长,号召爱心团队全体队员向夜校孩子捐衣捐物达数万件(套),并与地方政府合作筹建爱心双语夜校联盟,进一步规范推广双语夜校模式,让爱心双语夜校与全日制学校互补,形成了对南疆孩子全覆盖、无死角的知识教育和人格培养机制。

伽师县第一小学校长西尔艾力说:“更深层次讲,爱心团队在这些孩子心中播撒下了团结的种子。当有一天他们长大成人,会记得那些帮助过他们的叔叔阿姨,会感恩于好心人远隔万水千山仍旧惦记少数民族兄弟冷暖的情怀。点点滴滴汇聚成强大的正能量,社会就不愁没有团结与和谐。”

而刘哲昕教授在谈起对喀什人的印象时却说:“南疆的农民可能是我见过最淳朴的农民,他们热情好客,对客人朋友,会把家里所有好吃好喝的都拿出来。也许这不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不懂得量入为出,但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想对你好,想让你开心的原始冲动是美好的,是单纯的,这种热情在上海是难以见到的,更是弥足珍贵的,非常令人感动。他们也是真挚的,孩子们纯净的眼睛里没有防备,没有距离,即使是路上偶遇的孩子们,也热情地打招呼、拍照片,邀请我们去家里看看。那里的大部分群众是这么纯粹和美好,也希望他们一直安宁、美好下去。”

有一位诗人在听过刘哲昕和他的爱心团队的故事之后,满怀敬意写下了一首《满江红·我有梦》,献给刘哲昕和他的爱心团队:

“东海西疆,千万里,只身奔走。我有梦,愿及人之老,及人之幼。莫使书山无路达,不教慈母愁眉皱。看昕昕之火正燎原,风霜后。

将你手,牵我手;能付出,甘承受。让爱心传递,相望相守。四海一家皆善待,同根兄弟情深厚。信人间真善永留传,天长久。” 

总有一种温暖,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记者手记:

随着采访的深入,对刘哲昕教授了解愈多,感佩之情愈强。身为全国干部学院优秀教师的刘哲昕教授常年深入南疆、灾区、藏区义务送教。2013年4月19日深夜,他刚从汶川义务送教回到上海,第二天早上就发生了“4.20”芦山强烈地震。得知消息后,他直奔机场,搭乘第一班飞往成都的航班,冒着生命危险徒步7小时强行进入震中,找到汶川救援队,投入抗震救灾的洪流中。2013年7月,汶川发生“7.10”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刚刚出访回国的刘哲昕再次飞往四川,身负80斤救灾物资,与汶川的战友一起穿越河谷、攀援悬崖,徒步5个多小时进入孤岛草坡乡,与群众生死相依,抗击灾难,几次险些失去生命······



来源:喀什零距离

主编:张建

编辑:如克叶木

投稿邮箱:xjslwxb@163.com

联系电话:0998--6576886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