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之声 > 学术交流
【求是网】 余佶:站在更高起点扎实推进经济强国建设

发布日期:2017-09-25 字体:[ ]

2017年09月22日 22:00:00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余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认识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站在更高起点,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奋发有为扎实推进经济强国建设。

  一、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夯实经济强国的物质基础

  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没有变,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未来GDP平均增速6.5%计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2万美元,基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发达国家阶段”,这将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又一个里程碑。

  值得警惕的是,历史上拉美和东亚有些国家曾经进入高收入行列,但又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个中教训值得总结。一方面,要谨防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可能发生的产业空心化;另一方面,要应对日益加深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种种挑战,加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指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因此,我国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GDP的科技含量、绿色含量、民生福祉,使经济由“大块头”向“强筋骨”升级。我们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二、更好统筹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夯实经济强国的社会基础

  尽管我国综合国力有了较大提升,但对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评价,不仅要看人均GDP,还要看国民生活水平、公共服务供给、收入分配机制是否公平等。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比还较低,收入分配结构还有待优化,人民群众还期盼有更多获得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深入做好社会托底工作,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未来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更加关注朝向共同富裕方向发展,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三、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夯实经济强国的政治基础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制度化建设,改进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因此,着眼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要加强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化建设,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法治化水平,增强党领导经济工作专业化能力。

  要重视形势分析,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形成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的制度。经常性工作则由政府及其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进行决策和管理。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克服仅靠行政命令等方式来管理经济,使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更加自觉有效。要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专业化水平。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勇于担当,自觉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央经济方针和战略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作者: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教研分部副主任、长三角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