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之声 > 学术交流
【成都日报】焦永利:建成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

发布日期:2018-02-02 字体:[ ]


2017年,成都确立了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以新一轮总规修编为契机,成都将新发展理念融会贯通,绘制了未来发展路线图。在路线图的指引下,蹄疾步稳,推动重塑城市经济地理,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全面布局新经济,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中一些极具创新意味的举措也为全国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经验。

新定位:融会新理念,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

这一新定位来源于坚实的发展基础。1月27日,“城市数据团”发布的《2017年度全国出差地图》显示,我国差旅热门路线呈现出“大十字”形态,南北向的“北京-广深”线和东西向的“上海-成渝”线构成了南北纵深1800公里、东西横跨1600公里的巨大“十字架”,主要城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一结论再次从大数据的角度印证了中国经济地理的“菱形”结构,表明成渝作为中国经济骨架的支点之一,在国家空间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这一新定位的含金量集中于“中心”两字。国家中心城市是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功能的城市,对内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引擎,对外是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门户。“中心”两字决定了成都的发展与国家空间格局战略性调整、成渝城市群繁荣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等国家战略之间具备的天然联系,意味着成都必须肩负起更为宏大的使命责任。

实现这一新定位的要点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对发展规律与发展政策的认识升华,新发展理念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必须做到融会贯通。成都结合自身特点,融会新发展理念,形成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路线图”,在“路线图”的指引下快速启动了一些重点工作。其中,重塑城市经济地理、推动发展新经济成为重要的方向,前者构筑更为开阔的新格局,搭建了发展载体,后者引入“源头活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内容。

新格局:优化空间布局,重塑城市经济地理

过去一年,成都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提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重塑经济地理的重大战略,坚持“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推动形成“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的网络化功能体系,促进空间结构与人口规模、城市规模、产业发展和生态容量相适应。

重塑城市经济地理,服务国家区域战略。国家部署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就是促进国土格局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2017年,成都与重庆相向发展,启动“东进”战略,推动城市进入“双城”时代,这本身就是践行国家战略的空间举措,是国家战略在成都市域内的“引力表达”。

加快提升城市能级,激发国家中心城市辐射能量。成都紧紧抓住提升能级这一核心任务,扎实开展“五中心一枢纽”建设,不断夯实了“五中心一枢纽”的基础。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与网络(GaWC)近期发布的2018年世界城市体系排名中,成都在去年进入全球百强的基础上再进一名,城市辐射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城市平衡充分发展。成都新一轮总规修编确定了由单极发展向“双城时代”迈进,由圈层拓展向“多中心支撑”演变的战略方向,激发中心能量向全域拓展,引导城乡融合向纵深推进。许多创新举措将新发展理念落在了实处。例如,为推动平衡发展,创造性提出铁路公交化运营构想并予以实践。预判郊区化趋势,充分重视郊区与乡村的潜在价值,管控开发秩序,避免无序浪费。为弥补城市功能短板,全面加快海绵城市建设。为实现绿水青山,规划全球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为实现更充分的发展,紧紧盯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演进,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思考、统筹、控制、留白,提出了立体规划、预留空中走廊等前瞻性的城市设计理念。

新经济:构建产业生态圈,培育未来新动能

新经济意味着未来。成都大力发展新经济,打造产业生态圈,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其要义就是站在现在谋划未来,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成都在全国率先设立了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明确了研发新技术、培育新组织、发展新产业、创造新业态、探索新模式的基本路径,聚焦六大新经济形态,构建七大新经济应用场景。

新经济的发展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成都加快构建涵盖人才、技术、土地、资本、数据等产业发展核心要素的政策体系。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持续深化,出台了“产业新政50条”和 “科技成果转化十条”,通过深化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让真正有作为、有贡献的科研人员“名利双收”。高标准开展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探索加强新设施体系规划建设……为新经济发展提供应用场景。在这些举措的支持下,2017年底成都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0家。

成都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重塑城市经济地理、大力发展面向未来的新经济,这些实践闪烁着创新光芒。当前,在城市发展领域,我国正在形成以雄安新区为代表的“未来之城”策略,建议成都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进程中持续创新,积极探索面向“未来之城”的系统解决方案,争取让“未来之城”的更多案例、标准在成都诞生,为全国乃至世界顶级城市的发展贡献智慧。

(作者: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