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视点
【中国组织人事报】70位“大国工匠”:用奋斗演绎技能创新连续剧

发布日期:2018-05-28 字体:[ ]

沿着上海南浦大桥向东行驶十几分钟,一座“书案加笔筒”形状的红色建筑分外醒目,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就坐落于此。


5月7日至11日,新疆新鑫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热西拉·热哈提在这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继去年首次组织“大国工匠”进行国情研修后,中组部又在此举办了第二期“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国情研修班。包括热西拉·热哈提在内的70位技能翘楚走进中浦院学习。


回到新疆后,热西拉·热哈提仍然眷恋这段美好的日子:“每天都能听到新东西。几天的学习,比过去一年的学习收获还多。”

此次研修班共有70名学员,涉及车工、电工、工艺美术等近20个工种,不乏中华技能大奖、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光环耀眼。他们参加过许多培训,却几乎都是头一次走进国家级干部院校。


高规格国情研修的背后,有着深刻的逻辑。


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大国,技能人才对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就业人员有7.7亿,其中高技能人才4700多万人,仅占就业人员6%,供需矛盾突出。


夯实技能人才之基,方能蓄强腾飞之势。着眼于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在此背景下,旨在加强对高技能人才政治培养、联系服务的国情研修也应时而生。 


热西拉·热哈提对研修备受重视印象深刻:中组部有关负责同志看望学员并座谈交流,中组部人才工作局有关负责人全程跟班。中浦院安排了一位副院长、多位教授进行教学研究和协调。宿舍楼特意安排在离教学中心较近的3号楼,步行几分钟就可过去。学习资料、讲解器都提前发放到宿舍,处处透着精心。


热西拉·热哈提是第一次到上海。她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选矿厂工作,近20年来,同期分配来的很多人陆续走了,她选择了坚守。“参加研修,我既意外又激动。中央这么重视和关心咱们技能人才,个人做了点小小的成绩就能得到这么大的认可,心里非常温暖。”


这也是学员们的共同心声。对这样的机会,学员们都非常珍惜,都是上课早早到教室,上课时也没有人外出接打电话。从拉萨来的技能大师董志升不顾“醉氧”反应坚持学习,十九冶集团首席专家周树春感冒了,也没落下一堂课。在一场主题为“铸就中国特色工匠精神”的分组讨论中,预定晚上8:30结束,结果一直持续到10点仍意犹未尽。


而对于课堂上的学习内容,班主任承诺课后会把电子版发到微信群里,但课堂上大家还是急切地用手机拍下课件内容。


“怎么能不急切呢?这样的知识,工友们非常需要,我赶紧给他们传过去。”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首席技师赵郁说。

 

麻省理工学院推崇的是“手脑并用、创新世界”;德国在细分市场上的“隐形冠军”企业有1400多家,接近全球的一半;瑞士钟表通过将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结合,依旧保持着全球领先地位……


在课堂上,中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谢元立不停地记下这些耳目一新的观点。从一名普通的电焊工,成长为焊接机械手专家,谢元立没少钻业务知识。但这次研修,相关的内容却让他感到非常“新鲜”。


举办研修班的目的之一是增进学员对世情国情党情的了解。对此,研修班安排多场专题讲座,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常态下产业变革等。此外,还安排了现场教学,到中共一大二大会址和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参观等。5天学习,学员们都感觉过得格外“充实”。


责任感成为学员们口里的一个高频词。


“对国家整体的治理和发展思路有了一个宏观的了解,帮助很大。”谢元立听完讲座,感觉肩膀上沉甸甸的,“正是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给了我们出彩的机会。在科技创新链条上,技能人才是重要的一环。我们要用技能报国,不负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这种使命感在现场教学时感受更加强烈。


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陈列着刻有“靖夷”字样的铜炮。这是清政府为抵抗英军侵略而铸造的。透过风云激荡的历史,学员们对个人与国家命运关系有了新的思考。


“感到一股热流往心头上涌”,22岁的蒋应成是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金牌获得者,他表示,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在经济转型发展的今天,技能人才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弘扬劳动光荣的价值理念,让崇尚技能蔚然成风。”


心有赤诚,还需手有精艺。


不少学员对访谈式教学中与冯伟忠的那场交流印象深刻。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冯伟忠只有小学学历,靠不懈自学成才,主持设计的外三发电机组,节能和环保性能全球最高,获技术专利40余项。


“冯伟忠老师的经历表明,想有好手艺,必须有沉潜之心、躬耕之力。”来自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钢琴调音师陈德然认为,一线产业工人想出彩就不能浮躁。坚持“安专迷”,日积月累,不停精进,终究会有突破的那天。


这是陈德然的切身体会。多年来,别人依赖电子音准仪器给钢琴调音,10秒就能调完。他却一直坚持用手触摸,用耳朵听,要用十几分钟,甚至几小时。但他觉得值,“因为有些活用手工才可以做得更精细”。正因为如此努力,他调的精准度可做到0-1音分,成为该行业唯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研修中,学员们不仅收获了前行的动力,而且可以和前来讲课的有关部委司局负责人面对面,反映基层工作。


5月11日上午,在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作讲座后,多位学员就政策问题进行了咨询。山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机电维修系主任邓艳丽还提出一系列建议,包括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引导等,当场得到了张立新的热烈回应。

 

参加此次研修班的学员,年龄最大的61岁,最小的仅22岁。平均年龄48岁。不少学员此前彼此闻名,但无缘见面,此次研修成为交流的好机会。各种观点的碰撞,甚至一度引起争辩。


在5月9日进行的小组讨论上,有学员抱怨:单位领导思想保守,开展技能创新研究很难得到支持。


“能不能影响别人,关键还是要自己作为。有作为才能有地位!”宝武钢铁集团高级技师王军对此观点不太认同。王军是享誉上海的工人发明家,其所率的团队共获国内外各类创新成果奖90项,近5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3亿元。


王军谆谆启发,“我们是觉醒的人,要燃烧自己,影响别人。”


研修期间,这样的场景不断上演。通过交流碰撞,学员们开阔了视野,开拓了思路。


交流的一个重要成果是,达成了继续书写创新连续剧的共识,明晰了路径。


“课堂内外各种信息都在表明,形势催人。”不少学员提及,现场教学时看到的上汽通用凯迪拉克厂区的无人流水线,以及上工申贝公司用APP遥控缝制各种图案的智能缝纫机,产生极大震撼。“我们必须加强学习,持续奋斗,适应技术迭代迅速的新形势。”


“工匠精神不仅意味着精益求精,也意味着要创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修复师马宇,近20年来一直在修复秦始皇兵马俑。兵马俑的第一件戟、第一件石铠甲、第一件水禽,都是他修复的。这些年,在坚持“汗水是第一粘合剂”的同时,他运用三维扫描虚拟拼接等新科技手段,使文物得到了更好的“医治”,重放异彩。


继续书写好创新连续剧,还要培养好人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三九厂高级技师戴天方特别讨厌“绝活”这个词,他认为,“绝活”就意味着没有传承下去。“作为高技能人才的领军人物,不仅要自我发展、自我进步,还要做好传帮带,带好团队人才,成为职业道德的模范、为国育才的典范。”


而这也正是国情研修所要达到的另一个目的。“用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深入落地,为民族复兴提供更多的创新推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