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视点
【上观新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践行初心使命的根本路径

发布日期:2019-07-02 字体:[ ]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董德兵 朱豪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旗帜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这就鲜明了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提出和确定这样的主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艰苦求索过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深刻总结和严谨分析基础上得出的科学判断,标志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尤其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推向了新境界、达到了新高度,这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一面旗帜,指引方向。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到“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的政治和知识精英都深刻感受到了国家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同时也感觉不到中国有任何希望来拯救自己。严复曾悲叹道:“中国弄不好,有一天会被开除球籍。” 而在国际上,一战打了四年,日本企图独占中国;孙中山寄希望于曾经反对过袁世凯称帝的唐继尧、陆荣廷等西南军人的帮助,进行护法运动,结果得出“南与北如一丘之貉”的沉痛结论。新的出路在哪里?

历史发展的迂回曲折,不仅表现为沉浸在成功欢乐之中,随之出现的却是严重挫折;还表现为当局势仿佛走到山穷水尽的暗淡地步,许多人心灰意冷之时,却又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这种反差极大的变化,往往是人们没有想到的。历史的发展就是在这样的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不断曲折前进。

正当彷徨徘徊之际,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如是论述到:“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由上所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不是那一个人单纯的主观愿望,“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最后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基础上形成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筚路蓝缕、接力探索取得的。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可以发现,对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个问题,中国共产党并不陌生。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不懈奋斗,不断实现伟大的历史跨越。在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特色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但是,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对我们党来说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建国之初,我们党以苏为师,建立起了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但在实践中我们党很快察觉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提出“以苏为鉴”,逐步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矛盾的问题》为主要标志,我们党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自己新的重要认识。在后来的实践中,受到“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很多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没有很好贯彻,甚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全局性、长期性的严重错误,使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历程中遭到严重挫折。尽管探索极尽坎坷,但是我们党取得的积极成果是极其宝贵的,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纲纲”的错误理论与实践,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提出进行改革开放,并明确提出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发出响亮号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在这种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到到新的科学水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并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和谐世界建设,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排除万难、破浪前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入新的阶段。7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大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了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这一切都表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搞清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源头及其演进,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就能明白,我们党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道路的;是怎样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就,加之新中国成立以后打下的基础,这是它得以站得住、行得远的重要基础。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这一点不容置疑。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这一点也不容置疑。对事物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对社会主义这个我们只搞了几十年的东西,我们的认识和把握也还是非常有限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这就要求全党要坚定战略定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按照新要求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以唯物主义辩证法分析判断当前我国所处世情国情党情。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是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必须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坚定“四个自信”。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党要在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上增强自信,在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继续开拓,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继续推进理论创新。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建党近98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之所以能够以超乎寻常的胆略、毅力、智慧化解各种危局和困境,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能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能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母版,不是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这就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在实践上不断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推向前进。

建设更强大的政党。实践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在新时期新阶段新起点,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着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这就要求全党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各项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全党必须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就一定能奋力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