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视点
【上观新闻】除了税收优惠,一座城市还可以拿什么吸引创新企业?

发布日期:2019-09-25 字体:[ ]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楚天骄

未来,高度开放的高质量的海量城市公共数据,将成为吸引企业投资的重要资源,也是超大型城市降低商务成本的利器。

9月17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调研城市运行管理平台系统建设推进情况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的指示要求,紧扣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目标方向,在数据汇集、系统集成、联勤联动、共享开放上下更大功夫,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平台系统,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管理的新路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十余年来,对智慧城市的理解先后经历了技术驱动和创新共享两个阶段,智慧城市已经不仅仅意味着基础设施和技术的改造升级,也成为城市推动各领域发展和抢占新一轮发展机会的手段。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标志着上海智慧城市发展进入创新共享阶段。那么,在新阶段,上海智慧城市建设还需要关注哪些重点呢?智慧城市建设又将为上海未来发展奠定怎样的新优势呢?

对智慧城市认识的两个转向

早期的智慧城市概念是一种供给视角的概念,其核心是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实现更全面的感知、更快捷的传输、更广泛的互联和更智慧的服务,从而使处于孤立状态的应用系统能够实现全面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达到高效处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挑战的目的。

随着人们对智慧城市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的推进,智慧城市概念也在发生变化。总体看来,主要表现出两个转向。第一个转向是从重视技术本身到强调以人为本,“打造智慧城市”不是目标而是手段,科技只是一种优化基础设施、资源分配与空间共享的工具,智慧城市应始终着眼于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并支持他们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塑造自己未来的家园。第二个转向是从以硬件建设为核心到以数据资源为核心,一个成熟的智慧城市将能够让市民、企业、非政府组织和政府部门都既产生数据,也应用数据。运用大数据和数字技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是智慧城市的特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智慧城市繁荣的表征。

智慧城市规划应该与时俱进

在创新共享阶段,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思路也要进行调整。

首先,在规划理念上,必须实现智慧城市规划从传统的稳态思维向动态思维的转变。

传统的智慧城市规划逻辑,是当城市部署了物联网和互联网,建设了整合大范围数据的公共数据平台,开发了辅助决策软件,那么这座城市必然变得智能,城市也将能稳定地保持这种智能。按照这一逻辑,智慧城市规划是以信息工程项目的设计为主,主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但实际上,城市不可能也不应该像工厂的车间一样,输入固定的原料,输出标准化的产品。城市作为复杂的巨系统,受到多种内外因的影响,其输入和输出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复杂性、多样性和动态性,也正是城市的魅力和活力所在。因此,按照稳态思维进行智慧城市规划是乌托邦式的。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城市也发现,当城市投资添置了大量传感器,建成了庞大的数据中心,甚至政府部门将政务数据全部上交到数据中心之后,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城市智能。因此,智慧城市规划应该遵循动态思维,回归到从源头上解决“做什么”,而非直接考虑“怎么做”。动态思维的实质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输入,调整或优化系统的输出,使系统不断进化。

“做什么”需要反映城市、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具有关键性和紧迫性的需求,必须有政府、市民、企业及社会组织等的多元参与。需求越具体、越清晰,围绕需求建设的信息技术系统辅助作用越明显,满足需求的程度越高,用户满意度也越高。例如,上海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就是先明确超大型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置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再构建起应急联动、防汛防台、风险防控、交通管理等场景,接入涉及基础设施、公共安全、公共管理、生态环境等领域的30多个部门、单位,并为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工作处置环节赋能。下一步,该系统需要在实战中强化应用,在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对系统进行不断迭代升级,使其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很明显,上海城市运行管理平台的规划就是采用了动态思维。

其次,在规划方法上,采用机会导向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充分利用公共数据的资源属性。

传统上,智慧城市主要采用项目导向的顶层设计,聚焦于政府工作的改进,对智慧城市需要万众创新重视不足。智慧城市是全社会共同建设的事业,政府业务只是其中一个部分。按照全社会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应该采用机会导向的顶层设计,努力创造机会让企业与居民充分发挥创新才能。只要有足够的机会空间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企业与居民就能够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服务创新。机会导向的顶层设计会努力创建更多机会,支持各种资源的通畅连接,优化企业营商环境,促使城市走向万众创新。

长期以来,我们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主要关注公共数据的整合共享对政府部门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作用,而忽视了公共数据作为城市的基础性资源对于降低企业创新创业成本和培育新兴产业的作用。以前,只有信息化水平高的大企业才有能力采集和积累海量的数据。现在,如果由政府部门负责城市中公共数据的整合、处理和管理,再按照政府公共数据开放管理办法免费或者低价开放给企业和公众使用,就能够大大降低企业和公众使用城市公共数据创新创业的成本。未来,高度开放的高质量的海量城市公共数据,将成为吸引企业投资的重要资源,也是超大型城市降低商务成本的利器。

在国内,通过公共数据开放促进行业龙头企业发展已经有成功案例。例如,人工智能行业龙头企业依图科技的成长离不开上海市公安部门提供的海量的视频数据。又如,杭州“城市大脑”无疑是城市交通数据向阿里云为首的企业开放的成果。

最后,在规划落实上,要促使建设模式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

政府应该秉承开放心态,鼓励创新并支持多元参与。任何一种服务和基础设施体系都不一定由市政府作为唯一出资方和运营方。城市管理者要思考在哪些领域可以退后一步,把空间留给国企、私企、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合作方。合作方越多,应用的范围就越广,数据的使用也更有创意,效益可能会更好。当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创新不断涌现,政府便可以在监管、召集主要合作者、提供补贴或改变采购决策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就产业的发展而言,以5G为例,5G的成功依赖于5G生态链的成功,要在政府的指引和支持下,设立5G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5G投资,缓解运营商资金压力,共享5G发展红利;出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如韩国将运营商5G网络建设费用减税3%;加强对5G部署策略的技术政策和舆论引导及支持。

选择试点区域或者试点领域,建设开放式数据平台。城市的原始数据只有经过处理并据此建立智能应用之后才能带来效益,建立开放式数据平台的意义正在于此。这些平台能够为智慧城市的各种数据源提供安全储存的空间和适当的访问渠道,从而使这些原始数据有助于促进城市创新。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需要设立“试点区”或者“试点领域”来进行试错、学习和重新调整,为以后更大规模的数据平台建设提供经验。

(作者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