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广播】李树启:商业内涵在演变,商业格局在蝶变,上海商务在发力——《2020上海民生访谈》 |
|
|
|
作者: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研部博士 李树启 上海是一座特大型城市,粮油蔬果、肉蛋水产等主副食品消费量巨大,生活性服务需求旺盛。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上海市场上的生活物资供应和生活服务供给构成了严重威胁。作为生活物资流通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主管部门,上海市商务委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供应,促消费,助升级,以扎实有力的“双统筹”助推上海商业应变局、开新局,稳中向上,不断迈向疫情防控和商业发展的“双胜利”。 保供应,通过加强产销对接、加强批零对接、加强线上线下对接,积极发挥电商平台作用,保障上海市场供应充足、品种丰富、使用放心。促消费,通过举办“五五购物节”、“6.18”年中大促等活动,出台政策、打造节庆,全城联动、全民参与,坚定不移扩内需促消费,最大限度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助升级,通过加大民生领域新基建、新终端建设力度,加强智能配送设施网络布局、推进智慧物流体系建设、智慧消费终端建设, 助力商业新业态、新模式成长,壮大“无接触经济”,努力让广大市民的生活更加智慧、更加安全、更加便利。 透过这些举措,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商务管理体现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工作特点和使命追求,其服务民生的工作策略是前瞻的,工作举措是务实的,工作成效是能够满足广大市民生活需求的,展现了“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时代要求。当前,全球仍然处在新冠病毒疫情困扰之中,国外一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面临疫情冲击、经济停摆和社会骚乱的叠加压力,相比之下上海商业经济发展有序,民生服务有力,成果令人欣慰。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疫情冲击下的商业经济受到新科技、新理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商业内涵正在发生演变,商业格局正在酝酿蝶变。面对商业变局蕴涵的机遇和挑战,上海还需要时刻保持警醒,进一步优化应对策略,及时呼应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市场需求。 首先,要全力助推上海商业环境优化。可以借鉴香港、新加坡等地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的商业改造计划,引导商家对商业场所的物理空间和布局进行简单、即时的调整,比如实施安装玻璃防护板、限制接触距离等要求,打造能够彰显上海购物、上海服务、上海文化品牌魅力的令人舒心、放心的商业软硬件环境。 其次,要全力助推上海商业从“供得上”向“供得好”进化。比如早餐工程,早在2011年上海已成为全国早餐示范工程试点城市,此后市政府连续多年将早餐工程列入实事项目,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建设了多家中央厨房,基本形成了“经营集约、布局合理、模式多元、品种丰富”的早餐供应体系。但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理念的变化,市民需求日趋多样化、品质化,早餐供应的便捷性、丰富性和健康度方面还存在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积极引导市场供应进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呼应广大市民改善早餐的民生需求。 再次,要全力助推传统商业向新型商业升级演化。从目前来看,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将会是长久的,对供给者和消费者的影响都是深远的。消费者今后可能会改变消费理念、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一些传统商业企业面临严峻挑战,一些新兴业态、新兴企业反而异军突起,比如叮咚买菜、淘宝直播等,疫情正在改写原有商业格局,倒逼传统商业模式转变,减少商业活动接触。上海商务管理需要进一步推动新科技与传统商业耦合蝶变,扶持新型商业快速成长,逐步形成具有上海特色、全球影响力的新商业经济模式。 继往开来,保供应,促消费,助升级,上海商务在持续发力。我们期待,未来的上海商业将会更具生机活力更加服务有力,上海市民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将会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
——《2020上海民生访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观察思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