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之声 > 学术交流
【人民网】吴涛: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增添浦东文明创城新动能

发布日期:2020-09-15 字体:[ ]

2020年09月14日14:10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作者:吴涛

浦东新区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是发端于浦东、发展于浦东、升华于浦东的重要探索与实践,也是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宏大视野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随着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在实践中的不断成熟与完善,有力地促进了我们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已经日益成为此次浦东文明创城的新动能。

一、对标文明创城标准,补足基层社会治理短板

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中在门责管理、环境文明、氛围营造、居住文明、秩序文明、公共设施等有较高的要求和标准,这也是在以往实践中失分率比较高的常见的问题。

“家门口”服务体系通过在村居层面建设一个资源整合、功能集成、机制有效、群众参与的平台,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提供就近、便利、稳定可预期的七大类基本服务(党群服务、政务服务、生活服务、法律服务、健康服务、文化服务、社区管理服务),打造15分钟服务圈,实现“生活小事不出村居、教育服务就在身边”。

这正是有利于在顶层设计上对标文明创城标准,补足基层社会治理短板,特别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把区、街镇层面的资源下沉到村居服务站,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提取服务需求、形成服务项目,让村居党组织有更多的资源提供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有感知度的服务,让村居党组织有直接的抓手引领自治共治,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凝聚群众、引领群众,提高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文明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二、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围绕创城方方面面,不断创新治理模式,服务群众需求,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幸福指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在发展好教育、卫生、就业、住房等社会事业的同时,把握城乡社区这个重心,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做到部门围绕街镇转、街镇围绕村居转、村居围绕群众转,下沉资源、服务、管理力量到村居“家门口”服务站。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政府资源撬动了社会资源导入,发动了社会力量、市场力量、专业力量共同参与,提供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服务,打造了开放度高、功能齐全、上下联动、左右互通的综合服务平台。同时推动线上线下服务方式相结合,兼顾不同人群享受服务的方式,对老年群众、文化程度不高的群众,着重做好线下服务,服务内容写得通俗易懂、清楚明白。对上班族、年轻白领,突出做好线上服务。

强调党建引领,让群众感受到,享受的服务来自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使之更好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志愿者、引领者,动员更多群众参与到“家门口”服务中,不断提升党建显示度。通过基层党组织,将区域内各条线、各区块党建资源凝聚起来,实现资源与需求的顺畅对接,不断提高资源整合度,最后达到共建共享。这些探索有助于实现群众服务的全覆盖,有助于社会治理创新领域的协同推进,有助于高品质生活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充分展示浦东30年来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用文明创城打造浦东城市品牌

浦东新区是2005年首批全国文明城区之一,是上海市最早建成的全国文明城区,2017年,浦东成功复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区,已经连续4届获得该荣誉称号。在当前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的关键阶段,我们更要从浦东开发开放的国家战略来认识创建工作。

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契机,充分展示浦东30年来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用文明实践打造浦东城市品牌,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浦东精气神,打好打响创城这张名片。从这个视角来看,文明创城也是对浦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作为浦东率先在全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探索——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将社区治理方式从行政命令式转为依法协商式,逐渐探索形成党建引领下的自治、共治、德治、法治‘四位一体’机制。

在建设过程中强化数据共享,对已有的区级平台推动破除信息壁垒、做到全面共享,同时也制定统一的智能化建设标准,加强监管。强化功能整合,促进信息技术在居家养老、停车管理、公共安全等方面的运用,特别是推动城运中心与“家门口”服务站有效整合、联勤联动,避免重复浪费。强化群众参与,利用网络和新媒体手段,在发动引导全区上下特别是职能部门积极参与的同时,更加充分地撬动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更好发挥现代科技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对15分钟社会事务圈和15分钟生活圈的研究规划,以“家门口”为支点,以15分钟为半径,以便利化、均衡化为标准,来配置教育、卫生、养老、文化、体育,以及商业、交通站点、助残等资源,把各类民生资源、实施项目集聚到了村居,做到寓基本服务于日常生活与休闲之中,寓日常管理于就近、便利、稳定、可预期的基本服务之中,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也为进一步构建均等、普惠、便捷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打下了良好基础。

这些“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探索植根于浦东开发开放30年以来城市管理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经验和探索,也充分体现了浦东开发开放所展现出来的只争朝夕、勇立潮头、崇尚科学、开放包容等宝贵的浦东精神和精神风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人的文明素质和城市精气神转变,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人文气息和提升文明温度,促进浦东精神文明创建向分众化、广覆盖转变,在更大范围让广大人民群众有获得感。

(作者单位: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