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之声 > 学术交流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论坛·2024在学院召开

发布日期:2024-04-22 字体:[ ]



4月19日,由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论坛·2024”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召开,论坛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的新型智库建设”。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曹文泽,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潘敏,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德忠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教学研究部主任张生新主持论坛。


曹文泽致辞

曹文泽强调,党的智库必须坚持“为党献策”初心,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一要聚焦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献好“研究阐释”之策,在体系化、学理化上下功夫,切实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二要深化重大理论问题研究,献好“理论创新”之策,坚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研究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事关长远、事关全局、事关根本的重大战略课题;三要加强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献好“破解难题”之策,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从党和国家急迫需要和战略需求出发,积极开展前瞻性、政策性、应用性研究;四要围绕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献好“推进发展”之策,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更加有效地促进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在上海落地落实。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始终按照“党管智库、特色立库、制度治库、品牌兴库、人才强库”理念,加强干部教育型智库建设,做好为党建言献策。


潘敏致辞

潘敏指出,上海高度重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工作,目前基本形成了专业结构较为合理、梯队结构较为完整的市域新型智库建设布局体系,明确树立了“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上海发展”的新型智库建设研究导向,建立完善了一套符合智库发展规律和决策咨询研究特点的新型智库管理体制,较好地提交了智库体制机制创新的“上海答卷”。充分彰显了以“国际化”为标识、以“世界影响力”为指向的上海新型智库优势特色,培育形成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标志性智库品牌。下一阶段,上海将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以提升全市新型智库的政治能力、专业能力、国际能力、传播能力、品牌能力为抓手,系统推进实施“新型高端智库建设工程”。


王德忠致辞

王德忠提出,新型现代化智库应着力解决几个重点问题。一是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把战略性重大问题研究作为主要任务,多出有深度、有见地、有价值的高质量研究成果。要充分发挥智力密集等智库的特长,推进有组织、成体系的研究安排,当好党和政府决策的思想库、智囊团。二是适应快速多变的发展新形势,强化调查研究这一基本方法,不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能力。要加强世情、国情、市情调研,切实做到研之有物、研而有用。三是适应当代科技发展新趋势,运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丰富研究工具,不断提高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要用现代化工具研究现代化问题,更好满足数字化时代决策咨询的客观需求。四是适应国际交流新要求,积极开展学术外交,不断增强智库的国际传播力量和影响力。要注重公共外交,设置全球议题,开展国际交流,创新国际传播方式。五是适应人才发展新动态,抓牢集聚人才这一重要保障,不断夯实现代化新型智库的人才基础。要完善灵活多效的引人留人用人机制,建立专业化、多样化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张生新主持论坛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原所长金一南,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作主旨演讲。


杨振斌作主旨演讲

杨振斌认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也可以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其深刻内涵。他以上海交通大学智库建设为例,阐释了如何发挥高校综合优势,以智库建设和咨政能力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比如,在服务治国理政方面,坚持由主要领导、院士以及领军人才牵头负责事关国家战略和利益的关键任务,将服务党和国家决策放在突出位置,在国家安全、文化强国等领域加强研究;在服务科技创新方面,聚焦“卡脖子”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前沿科技提供政策建议;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针对经济金融、健康、社会治理等重大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服务区域发展方面,积极参与上海“五个中心”、“长三角一体化”等重要规划与文件制定;在对外话语传播方面,通过创世神话、战争审判及国家形象研究助力国家软实力提升。他表示,要深化改革,坚持推进学科交叉,持续将技术优势、学科优势转化为战略优势、政策优势;坚持成果转化落地,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努力提升咨政服务的影响力和贡献度;坚持研究范式创新,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决策咨询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处理好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的关系,为专家学者积极开展智库建设和咨政服务提供机制保障。


金一南作主旨演讲

金一南强调,智库建设一是要做雪中送炭。要高效产生有价值的成果,有力支撑领导干部成为具有广阔战略视野的管理者,科学应对日益纷繁复杂的局势局面。二是要从TO THINK走向TO PRACTICE。尽可能在高处、前沿做到比管理者看得更远,提前预判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难点,并提出对策建议。三是要高度重视效率与速度,避免被无真知灼见的意见所左右。四是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识万种人”。坚持脚踏中国大地,胸怀中国国情,建好中国智库。


周汉民作主旨演讲

周汉民提出,新型智库建设一要博采众长、众志成城。只有充分整合多方研究力量,才能及时为党和国家面临的急难险愁问题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谋。二要要久久为功,长期坚持、深谋远虑,把整体的脉络研究透,把完整的故事讲清楚,做出对国家有益的深度研究。三要深入调研,把握真情。如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创新打造“江上会客厅”,以灵活实用的方式与在沪外籍人士加强交流,了解真实信息,听取相关意见和建议,形成了一批有参考价值的决咨成果。


王荣华作主旨演讲

王荣华以“智库出智是硬道理”为题,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智库要在“新”和“特”上下功夫。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最鲜明的特征和最根本的标志,也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与主要发达国家智库在意识形态属性上的本质区别,更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他认为,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智库数量的第二大国,但还不是智库强国,存在“出智”上有瓶颈、“接链”上有堵点、“致用”上有盲点等突出问题,导致了应对决策的有效性不足、咨政建言的精准性不足、舆论引导的影响力不足和国际传播的话语权不足等。必须立足“两个大局”,以有历史方位的自觉和历史使命的担当,创新解决智库发展视野、发展能力、认知水平、评价体系、管理方式、传播方式等问题。他强调,智库要发展要铸魂、明体、问道,即坚持党管智库,从“任务驱动型”向“使命导向型”转变;坚持人民至上,胸怀“国之大者”,铸牢“国之重器”,建立决策咨询供需对接机制,做好时代、人民和国家之问的解题人;坚持中国特色,培育“国之英才”,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和人才柔性交流等体制机制创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人事局)副主任(副局长)岳宗伟,新华社研究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朱智宾,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党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沈斐教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一带一路”与对外开放研究中心主任毛新雅教授作主题发言。


岳宗伟作主题发言

岳宗伟围绕“推动决策咨询研究高质量发展”,认为咨询研究应在必要、准确、实用、灵活“四性”上下功夫,即研究选题要突出必要性,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紧扣现实问题,找准、找对事关大局和长远的大题目、真题目,确保有价值又能做得好;情况掌握要突出准确性,改进和提升调查研究方式,尽可能增加样本量,确保相关信息的真实、全面、精准;对策建议要突出实用性,在对问题深入研究、透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务实、管用的解题思路和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对策建议;研究机制要突出灵活性,通过加强内外部合作研究、搭建合作研究平台等,建立健全灵活多样、开放包容的研究机制,保证研究资源的源头活水,实现思想认识的交流碰撞,推动高质量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呈现。智库要在咨询研究高质量发展上守正创新、同题共答,为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贡献智慧和力量。


朱智宾作主题发言

朱智宾交流了新华社建设媒体型国家高端智库的路径探索,一是立足“国之大者”,牢牢把握服务党中央治国理政这一中心任务,在国家安全、国别研究、社会心态、生态文明、舆情分析等领域逐步形成特色研究品牌;二是主攻方向上聚焦研究阐释宣介党的创新理论,打造媒体型国家高端智库的核心优势和特色业务,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三是体制机制上着眼科学化、规范化,探索符合现代智库规律的媒体型智库建设,推动智库研究与新闻报道相互赋能,不断畅通二者协同生产的路径,促进跨部门统筹优质人力智力资源;四是对外传播上强化智库外宣职能,不断扩大在国际智库界和舆论场的影响力,首创智库外宣模式,统筹全社报道力量赋能重点智库成果发布和推广,面向全球受众形成立体式、多层次传播矩阵;五是平台打造上拓展国际视野,努力构建以我为主的多层次智库合作交流平台。


沈斐作主题发言

沈斐结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智库建设工作实践,提出党校教师做好智库一要依托特色学科共建、“多规合一”,聚焦党的创新理论,推进研究阐释,发挥干部教育型智库跨学科、跨单位、跨地域的优势,对党的创新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二要依托培训主题,协同共“智”,聚焦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坚持“以党的需要为需要”,把握好“三个重大”,即重大节点有声音、重大问题亮观点、重大时段搭平台。三要依托专题调研和案例研究,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指引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改革发展形成的理论和实践“富矿”,推动地方发展。


毛新雅作主题发言

毛新雅认为,肩负“党校姓党”、“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使命感,是做好为党献策工作的前提;依托专题班,发挥学员这个独特资源优势,是做好为党献策工作的重要途径;保障有力是决策咨询成果转化为现实政策参考的关键。多年来,学院推进教研咨一体化,发挥好学员资源优势,利用好学员的“两带来”材料,通过结构化研讨、小组讨论、经验交流等形式,让学员通过思维碰撞凝练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群策群力,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


熊云作论坛总结

学院副院长熊云对论坛作了总结,他认为本次论坛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使命担当,交流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特色做法和重要经验,聚焦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运行管理探讨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对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

学院院班子、部分部门负责人、教师以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专题研讨班全体学员参加论坛。

(科研部、机关党委)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