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之声 > 学术交流

【中国组织人事报】吴涛:释放毗邻党建“破圈”效应


发布日期:2024-07-09


时间:2024年7月8日 

作者:吴涛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德不孤邻,道不远人。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积极探索“毗邻党建”,地相依、水相连、业相近、人相亲的毗邻地区,以党组织为纽带、以党建为引领,突破区域和行政壁垒,依托两地资源互补优势,凝聚党组织和党员合力,联动开展党建联建和实事项目合作,促进两地从单边治理向跨界协同治理转变,实现了党建融合、发展融合、工作融合、感情融和,成为互融共通的“一家人”。毗邻党建擎辐射带动毗邻地区融合发展,共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取得了1+1>2的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行政区划并不必然就是区域合作和协同发展的障碍和壁垒。行政区划本身也是一种重要资源,用得好就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更大优势,用不好也可能成为掣肘。”毗邻党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促使毗邻地区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推进两地在党建、经济、民生、平安、生态、文化、人才等各领域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资源,把党的建设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果,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党建引领重在凝聚共识、整合资源。毗邻党建促进双方党组织间的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促进毗邻地区干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可以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跨区域合作发展优势,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点多、线长、面广的优势,直面跨区域治理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以一体化党建带动一体化治理,有效破解跨区域治理难题。坚持“实践出题、党建破题”的工作导向,用好“组织力”,“空间毗邻”可向“要素毗邻”升级。把“组织力”渗透到跨界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最活跃的细胞上,逐步从“物理空间毗邻”向“发展要素毗邻”升级,引领和推动各类要素“抱团发展”。比如,深化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人才的交流合作;积极探索异地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培训交流制度和干部联动培养模式;健全毗邻地区环境保护和治水护水多方联动机制,加强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联防联控;共同打造跨省市合作产业园区和科技园区等。

提升毗邻党建实效,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破解跨区域和跨界治理难题,融入跨界治理重点领域,做到党建工作与中心重点工作紧密联动、同步推进。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各级党组织大胆探索创新,引导党建工作聚焦发展最活跃的生产力、承担最繁重的任务、推进最艰难的改革、解决最需要协同的难题,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不断提升跨区域和跨界发展整体效能和核心竞争力,彰显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重点合作项目落深落细,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诸多方面,办利民实事、解民生难题,努力让毗邻党建多方发展成果更快更好更优普惠于民。要跳出被动式、跟随式“建组织”的思维定势,更好发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引领作用,发挥党组织破解跨区域治理难题的资源整合优势。要树牢系统观念,处理好全局和局部、全面和重点、当前和长远、内力和外力的关系,既重数量更重质量、既重有形更重有效、既重过程更重结果,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棋局中审视,既抓好正在做的事情、解决最现实最急迫的问题,又加强长远设计和战略规划,既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又善于借势借力,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使党建引领成为跨区域治理攻坚克难的“红色引擎”,为党建工作发展、国家战略落地、地区发展融合、基层活力激发等注入强劲红色功能。

(作者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