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德旺坝梅村:党建花开乡村美 产兴人和万象新 |
|
|
|
时间:2025年6月30日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 在梵净山西南麓,江口县德旺乡坝梅村青山环抱,绿水潺潺。曾经,这里贫困潦倒,面临着产业发展乏力、人才外流等困境。如今,在党建引领下,坝梅村走出一条独特的乡村振兴之路,通过挖掘本土人才潜力、培育特色产业、盘活乡村资源,激活“产村人”协同发展的振兴密码,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推动乡村发展的关键。”6月12日,走进坝梅村,一幅美丽宜居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在村委会办事大厅,党支部书记汪学权介绍道,近年来,村里以木根坡红军长征纪念馆为核心,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修复“红军路”,打造“红色旅游体验路线”;让游客们能够直观了解历史、革命文物,并重温红色记忆,接受精神洗礼。 扎根基层多年的汪学权,凭借着对家乡发展的坚定信念,一跃成为坝梅村振兴路上的“领头雁”。 “我们村的干部一心为人民服务,只要村民需要,我们就会义不容辞。”驻村第一书记龙爱江斩钉截铁地说。自2022年5月,龙爱江到坝梅村担任驻村工作,第一时间深入走访了解村情民意,建立村集体微信群,加深干部和群众的联系、讨论。 得知村情后,龙爱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协调资源,为村里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在不懈努力下,村里的基础设施得以逐步完善,“致富路”在山间不断蜿蜒,从而为乡村产业发展“铺路”。 在乡村产业发展中,村“两委”培育了多名农产品经纪人专管销售。为解决技术和销售难题,村里不仅邀请县农业技术专家到田间地头进行“手把手”的指导,还主动帮忙对接农产品销售企业拓宽销售渠道。“多亏了政府的关心与支持,让我有机会带领乡亲们一起挣钱。”坝梅村辣椒种植大户尹熊飞感激地说。目前,蔬菜种植规模已达到270亩,带动周边30余户村民就业,户均年增收上万元。现如今,尹熊飞已成为该县名副其实的“农村经纪人”,为乡村振兴助力。 同村脱贫户田双洪在村“两委”的引导下,也探索出一条特色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致富路。“我们当地的气候和土壤,很适合发展黄连种植和蜜蜂养殖。”田双洪说,没有村干部的付出,就没有今天我们一家幸福的生活。今年我不仅扩大了黄连的种植面积,还把蜜蜂增加到200多箱。在田双洪的影响下,已带动30多户村民干产业,村民都有了较稳定的收入。 随着产业稳步前进,村里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院坝会、田坎会开了不下百场,有些村民一开始不能理解,我们就一遍又一遍解释。”龙爱江说,为统一思想,还经常组织村民代表到周边发展旅游的村寨参观学习,从而制定科学符合村庄的方案。这些年,村里顺利完成道路硬化、路灯安装、污水治理、绿化美化等工程。 一直以来,该村将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作为重点工作发展,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力所能及让村民们享受生态资源带来红利。 “在旅游旺季,我们的民宿是一房难求,收入可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党员杨昌均积极响应村“两委”发展乡村旅游的号召,利用自家闲置房屋发展民宿,从此吃上了生态旅游“饭”。 村里旅游“热”,民宿生意“火”,村民们纷纷效仿。村“两委”顺势成立民宿协会,统一规范服务标准,开展联合营销,打造“坝梅民宿”品牌。目前,坝梅村已发展农家乐近20家、民宿15栋,新增床位200余个,特色菜品如土人参饺子、野生黄精汤等深受游客青睐。 “坝梅村的优秀‘答卷’,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出谋划策,我们将继续以基层党建为抓手,全方位整合资源,解决难题,团结带领群众推进乡村建设、乡村产业、乡村治理等方面工作,全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汪学权说。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这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如今,在坝梅村每天都上演着“党建花开乡村美 、产兴人和万象新”感人故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