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定点帮扶 > 帮扶动态

【梵净山红】江口:把准“三个度”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走深走实


发布日期:2025-07-16


时间:2025年7月15日  来源:梵净山红微信公众号


近年来,江口县紧扣《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扎实推动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通过采用“创新培训形式、拓展课程体系、强化学用转化”三大举措,推动教育培训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深度转变,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一、创新培训形式,延伸教育“广度”。一是畅通县乡联动渠道。大力推行“1+10”基层党校培训模式,优化县、乡两级党校资金配置规模,推动10个乡镇(街道)建设规范化教学点,全面落实“六有标准”,并畅通县、乡两级党校线上同步直播培训渠道,以“1”带“10”,推动县级教学资源向基层下沉。目前,县、乡两级同步直播培训平台已搭建完成,并投入使用。二是探索线下情景教学。科学搭建“理论+实践”“课堂+基地”多维课程体系,充分挖掘红色历史资源、乡村振兴示范点、强村富民工坊等资源,开发“田间课堂”“车间课堂”等场景化教学模块,打造“视、听、触、味、动”全感官课程,切实提高学员抬头率、入耳率。目前,全县共开发5个线下情景教学课堂。三是打造线上培训课堂。统筹策划“党课开讲啦”专栏,积极邀请优秀共产党员、基层干部及教师代表等,通过采用“多对一”的方式协助其开发党课课程内容,摄制“党课开讲啦”视频,择优展播,以先进模范示范引领全县党员干部争先创优、干事创业。2024年来,共展播优秀“党课开讲啦”12期。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帮扶单位中浦院线上教学培训资源,通过“东学西送”的方式补充本地教学资源短板,切实强化教学实效。今年来,累计组织3000余名党员参加中浦院线上培训。

二、丰富课程体系,拓宽教育“维度”。一是打造特色课程。依托本地优质生态资源,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两山转化”理念融入党员培训课程,大力开发“两山转化”系列课程,通过生动案例,引导党员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路径。目前,全县已开发《从“一枝独秀”走上“遍地开花”的绿色发展之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江口的生动实践》《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场景开发与应用》等系列课程3门。二是打造红色课程。充分利用本地优质红色资源,大力开发红色教育课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红色课堂”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红军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伟大革命精神。目前,依托双江磨湾、德旺木根坡、凯德金钟3个教学点,开发《黔东独立师浴血梵净山》等红色教育课程3门。三是打造专业课程。精准对接农村、企业、新兴领域等群体党员特点和需求,构建“党性教育+业务提升”课程教学框架,精心开发基层党建、基层治理、集体经济发展、法律风险治理与防控、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等多个领域课程,持续响应不同领域不同群体党员个性化学习需求。近年来,已开设《如何抓好基层党建》《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等特色课程10余门。

三、强化学用转化,增强教育“实度”。一是服务乡村振兴。全面实施党员轮训工作,重点开展农业技术、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实用技能培训,并引导党员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切实提升党员服务乡村振兴能力。今年来,拟开设乡村振兴相关业务培训班5期。二是下沉基层一线。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决扛牢基层治理责任,鼓励其积极参与“双报到”服务活动,通过到社区报到服务的方式,开展矛盾调解、治安防范、宣传教育等基层治理活动,推动党员干部真正实现“走出单位、深入一线”,切实提升党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意识。近年来,全县12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25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开展报到服务活动,累计开展交通维稳、政策宣传、知识培训等为民办实事活动400余场。三是开展志愿服务。加强党员志愿服务意识和能力教育,组织党员聚焦基层医疗、人居环境、法治服务等民生痛点、堵点问题多形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今年来,组织4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圆梦‘微心愿’”、“学雷锋 做志愿 服务改革建新功”等系列主题志愿服务活动50余场,受惠群众3000余人。